非遗传承 要培养更多青春力量

新闻要闻 2025-09-14 19:31:15 8526

  泉州簪花、非遗汕头英歌舞成为深受年轻人追捧的传承“打卡新宠”,秦淮灯彩、培养徙宅忘妻网泰顺药发木偶戏借热播电视剧“圈粉”无数,更多泡泡玛特多款融合古法错金、青春漆艺等传统工艺的力量潮玩产品风靡海内外……种种现象展现了非遗深度融入时代的态势,也凸显出年轻群体在非遗传承中的非遗重要作用。

  当下,传承从青年传承人到莘莘学子,培养不同年龄段的更多青年正身体力行,为非遗传承注入蓬勃动能。青春青年传承人深耕技艺内核,力量在坚守传统本真的非遗同时探索现代表达路径;大学生群体依托专业特长,从艺术创作、传承数字建档、培养徙宅忘妻网文化研究等维度着手,助力非遗传承;中小学生借助校园非遗社团与实践活动,学习与传播传统技艺,成为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

  非遗传承恰似一幅未完成的长卷,当下的实践已勾勒出动人轮廓,但深层挑战仍需正视。

  青年传承人在技艺创新中,需摆脱“技术炫技”的表层局限,深入挖掘非遗背后的文化基因,让传统工艺成为历史记忆的鲜活载体;还需摆脱“符号拼贴”误区,将古老智慧与工艺融入设计,同时可借助数字技术打造技艺共创体验等互动形式,深化文化共鸣。

  大学生群体凭借专业技术与创新思维,在非遗传承中具备独特优势。例如,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可通过研究传统美学特征,结合当代审美趋势,创作兼具文化底蕴与现代风格的作品;计算机专业学生可进一步推动非遗数字化成果从学术研究走向大众生活;文史专业学生可将非遗研究成果进行通俗化表达,提升文化传播效能。此外,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校地共建等协同机制,整合高校与社会资源,构建更完善的非遗传承体系。

  中小学生作为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其培养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发力。学校可采用故事化、游戏化教学模式,将非遗技艺融入课程体系,助力中小学生形成文化认知;家庭可通过亲子非遗体验活动,让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场景;社会各界可搭建多元展示平台,从社区非遗角到线上短视频分享,鼓励孩子们从好奇的体验者成长为自信的文化传播者。

  青春力量与非遗“手拉手”,本质是一场传统文化的青春传递,用创意打破传统与现代的边界,以行动让非遗融入当代生活。从技艺传承到文化传播、从形式创新到价值重塑,青少年正以多元方式为非遗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当这股青春力量持续奔涌,非遗必将在守正创新中迸发出蓬勃的时代生机。(琴 心)

[ 责编:张诗奇 ]
本文地址:http://hubei.gdjxjd.com/news/80a3299887.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2026届高校毕业生 你有一份求职补贴待领取!

主播说丨开封81岁大爷旅游恋上73岁女友,认识4天花10万多为女友儿子买新房

伊拉克抓获11名“伊斯兰国”武装分子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屏,多家门店爆单!网友:喝的不是奶茶,是仪式感

沈阳,等待英雄归来

友情链接